龙年且听西溪龙的故事
划着小舟,独自在西溪的碧水中踽踽而行。还没来得及感受,已被四下合围的青叶,缓缓拉拢。水天一色的镜面,犹如打开她独特的气息和韵味。只有在西溪的水上,才能尽显这方质朴与轻奢。
对山水的评价,人们习惯用唐人刘禹锡《陋室铭》中的名句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作为尺度来衡量。高贵的气韵与玄妙情趣,西溪山水是二者兼具。说西溪之山,可远眺午潮、半爿、龙狮、十八坞等;说西溪之水,清澈活泛,为灵龙降世之水,又怎一句曼妙与意趣了得。
《山海经》记载,“早年杭州是个海滩”,古荡是杭州的一个港湾。古时因为打仗,战船纷至于此,多时能容纳五百艘战舰,是个极妙的避风港,因而“古荡湾”之名诞生。
▲ 水天一色 潘劲草/摄
北宋末年,因靖康之变女真金军攻入汴京,不仅活捉了徽宗、钦宗二帝,而且“杀人如刈麻,臭闻数百里。淮泗之间,亦荡然矣”。且金兵南下势如破竹,眼见皇朝时日无多,摇摇欲坠,在抗金将领宗泽等北宋旧臣拥戴下,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,将年仅21岁的康王赵构扶位登基。自此,赵构成了南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。赵构一面躲避金兵铁蹄的追踪,一面还不放弃来到西溪赏雪,为这无处不在的肃静和洁白所吸引。此时的他不仅下马游历圣境,还夜观西溪乡土风情,甚而萌发将西溪作为定都临安的皇宫所在地,由此有了“西溪且留下”的御批。此乃龙悦。
▲ 西溪且留下 马祯俊/摄
说到龙的来历,西溪留下石马村有个半爿山的传说。山之所以只剩半爿,就是被龙给卷走的。相传明朝万历年间(1573—1619),杭州钱塘江两岸就出现过五条巨龙。这五条龙各显身手,青龙来到萧山、乌龙来到钱塘、黄龙来到西湖、白龙来到龙坞、赤龙来到余杭,被这杭州美景所吸引的五龙,因此化作人形驻留下来。但到夜晚龙显原型,每日必现一次,有人为之惊叹,有人为之惊厥。而龙出动,则引来天地动容,不仅地动山摇,更有雨水自来,造成水患。
后来,杭州常发大水。有一年八月十八五龙汇聚,更是将钱塘江大潮掀翻。潮水滚滚直入古荡湾,冲塌堤坝卷走房屋,闯下大祸。眼见下凡之事势必暴露,五龙赶紧上岸卷土挡水,但水猛土松,来势汹汹。石马村里有座石马山,山石坚硬,均为青石,五龙商议齐心将此山搬走用以遮挡洪流。一声剧响,山峰被五龙卷走了一半,泥石冲到古荡湾正好挡住水流。从此,石马山就只剩半爿,古荡湾涨出了一片沙土地,民间也就有了“龙卷半爿山,填满古荡湾”的传说。五龙散去后为免遭天谴,即刻回到各自的属地,摇身一变化为萧山青龙山、钱塘灵山、龙坞龙门坎、玉泉黄龙洞、余杭荆山岭,为杭州镇守四方。
▲ 龙舟竞渡 潘劲草/摄
赵构到西溪时,还踏上一条赵山古道。此山当年有龙狮山之称,后更名为龙驹山(龙驹坞),高不过50米。赵构入山自觉心中童真迸发,便独自一人纵马自行,任意憩之。等古道被石阶阻拦,只得下马四处转转。此时奇香扑鼻,便萌生对此山的好感。赵构见到山中有座清华寺,寺内清静幽雅,竟忘记连日逃亡的狼狈,对此十分欢喜。加之宋人释道潜有“碧瓦朱甍冠翠微,郁葱佳气绕窗扉。人间尘土纷阡陌,不到藜床燕坐衣”的诗,更生情怀。
南宋定都杭州后,赵构遵奉父皇遗志,在杭州继续扩建与兴修道观。为了方便皇帝、官员去余杭洞二宫祈神,他便命人从古荡至留下专门修筑一条数里长的石板辇道,古人称之为“西溪辇道”。
一次,赵构去余杭洞霄宫祈神,在辇道上行走,心想:“不如下马边走边欣赏风景,岂不快哉?”于是下马一边欣赏风景,一边看马撒欢闹腾,正不亦乐乎。行至赵山(今龙驹坞)时,爱马突然挣脱缰绳,奔入坞中,行影全无。赵构四下探之仍不见马,想到此马多次征战沙场,神勇无敌,灵气非凡,亦经历了同生共死,想来也不可能不翼而飞,于是认定这是龙马回家去了。据说此马从天上来,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任弼马瘟一职时驯服而来。后来赵山坞改叫龙归坞,又因字音转变变成了龙驹坞,清华寺也改名叫龙归院了,这就是西溪之龙的来历。
▲ “龙”行西溪 潘劲草/摄
龙,神异之物,起源于中国,有鳞有爪,时明时幽,能兴雨布云,潜入云霞。虽为圣物,人尽皆知,所见之人却渺渺无几。龙的记载最早出现于《易经》,其形象在甲骨文中大体有十几种,最终走入大众视野且被人所熟知的当属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中的原型。《山海经》对杭州也有细致的记载:“杭州浮玉山(天目山)下游至杭嘉湖地带,被一片汪洋包裹”,而这就是《山海经》中西海的原型,对地处杭嘉湖境内的西溪湿地亦在《山海经》的描述之中。
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,龙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的权威和所向披靡的力量,更为古代君王的象征以及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。宋人王希吕有《湖山十咏》诗云:“冥冥细雨不成泥,十里平沙快马蹄。总为好山牵醉眼,不知纵辔过西溪。”可见西溪多山,早负盛名,这骑马的姿态少说也有当年赵构之乐,此诗还印证了半爿山传说中的十里平沙。如此说来,西溪有龙,实至名归。
▲ 龙争虎斗过端午 汪剑明/摄
西溪因“龙”,故而龙船集聚。这里的龙舟有“满天装”、“半天装”、“赤膊龙舟”、“泼水龙舟”等,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唐代,南宋龙舟盛宴更成为地方端午节的一大盛事。明朝尚书洪钟退隐后,回到了他的故乡西溪湿地。他见居民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,于是想到赛龙舟的方式,在端午这一天把四邻八乡的男人召集起来进行比赛。西溪自此有“划龙船体强庆丰年,观龙舟吉利保平安”的民谣流传。乾隆下江南时特意来看龙舟比赛,为此口御“龙舟胜会”,从此西溪龙舟亦是声名远播。
端午将至,西溪龙舟已在深潭口跃跃欲试。龙舟盛会的氛围感,也在激情澎湃、旌旗翻飞、锣鼓喧天中急速拉满。乘龙年,行龙运,快来西溪湿地沾龙气吧。
文 | 竹雪芹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
编辑 | 唐 琼 詹佳怡
编审 | 刘 想
转自 | 西溪湿地发布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9460664@qq.com
上一篇:俞楼:俞樾夫妇生死不渝
下一篇:潘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