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西湖“最可爱的人”!

在杭州西湖之畔的湖滨六公园,有一座雕像静静矗立,它在绿树繁花的簇拥下,散发着独特的光芒,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瞻仰。
这座雕像的主角,是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。他身着棉衣棉帽,身姿挺拔,昂首挺胸,右手紧握着枪,左手握着子弹带,目光坚定地凝视远方,仿佛时刻准备奔赴战场,保家卫国。
江志清/摄
这座志愿军雕像有特殊的诞生背景。1953 年 2 月,抗美援朝激战正酣,年轻的共和国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。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激励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斗志,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(筹)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(现为中国美术学院)雕塑系创作三件雕塑作品,《志愿军》便是其中之一。
这项光荣的任务,落在了青年教师叶庆文和他的老师程曼叔肩上。
尹炳炎/摄
为了让作品更具真实性,叶庆文多次深入部队,在年轻战士中反复挑选合适的形象,力求雕塑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现实依据。战士手中握的苏式冲锋枪,身上穿的衣服、皮鞋、披风,腰间的弹夹,都是参考实物精心塑造。
其中,雕塑中战士的披风堪称神来之笔。右边披风垂直而下,左边披风交织伸张,上大下小,如雄鹰展翅。程曼叔先生的这一设计,让披风静中有动,完美地展现出志愿军坚定的力量和威武的神态。在创作过程中,程曼叔先生充分信任叶庆文,让他大胆构思,从小稿创作到放大稿件制作,叶庆文承担了主要工作。
经过无数次的修改,最终呈现出的志愿军形象,人物结构严谨,神态刻画传神,雕塑手法细腻,既体现出朝鲜战场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,又展现了志愿军战士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。
志愿军像(老照片)
1954 年,这座雕像经杭州市政府、园文局讨论,被安放在湖滨六公园。此后几十年,它经受着风吹日晒,塑像变得斑驳。2003 年西湖全景改造时,雕像进行了铸铜翻新,年近八旬的叶庆文依然亲力亲为,严格把关质量。
如今,这座翻新后的雕像,以更崭新的面貌,屹立在西湖边,成为杭州的一道独特风景。
网络图
志愿军雕像早已不只是一件雕塑作品,它是历史的见证者,是杭州人民爱国情怀的体现,是西湖边“最可爱的人”。它时刻提醒着人们,不要忘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。
志愿军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活动(网络图)
夜幕降临,夕阳的金辉洒在雕像的肩头,为他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。在繁华的西湖边,它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珍惜和平,奋勇前行。
江志清/摄
资料:水域管理处
编辑:俞晖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94606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