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部横幅广告
  • 微信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日记

翠紫艳黄满潭秋·菱角

作者: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时间:2023-11-21 阅读数:人阅读

溥儒《秋塘晚色图》,画中所绘即为莲藕与菱角

“清溪波动菱花乱,黄叶林疏鸟梦轻。”每每看到夏日里水面上长满了傍着堤岸的菱角,挤挤挨挨地靠着,生机盎然地开着四个瓣儿的小白花,使人油然想起郁达夫的《车过临平》中的诗句。

历来,菱角多为文人墨客吟咏。南朝的鲍照留有《采菱歌》:“箫弄澄湘北,菱歌清汉南。”唐代的曹唐写过:“宫殿寂寥人不见,碧花菱角满潭秋。”北宋的梅尧臣描绘:“野蜂衔水沫,舟子剥菱黄。”南宋大诗人陆游也云:“尽日醉醒菱唱里,邻家来往竹阴中。”古人赞菱爱菱之心,在这些诗中可窥一斑。

清 费丹旭《采菱图》

都说是“七月菱花铺水面”。夏日,波光潋滟的河湖里,菱角一长就是一大片儿。菱角藤长绿叶子,茎为紫红色,开鲜艳的黄色小花,天热的时候,有红蜻蜓在小黄花上飞舞,也会有些鱼儿用嘴拱动浮在水上的菱角叶子。清代杭州籍学者陈淏子在《花镜》中也对菱角有所描写:“其叶似荇,扁而有尖,光面如镜。一茎一叶,两两相差,如蝶翅状,丛生成团。花有黄、白两色,背口而开,书舒夜炕,随月转移,犹葵花之随日也,实有红、绿二种。”

不同颜色的菱角花

江南产菱。传说当年苏东坡看到西湖被水草和泥沙淤塞,湖水已死,已不是“欲把西湖比西子”般秀丽,遂制定治理西湖的方案:将西湖泥葑草取出,建堤造桥!将水草泛滥的湖面,租给农人,种菱角!横贯西湖南北的“苏堤”建成,堤上又有六桥,为杭州十景之首的“苏堤春晓”;农人则种了菱角,将长成的菱角拿到市集上卖,多了收益以养家糊口;西湖里没了恶臭,绿水逶迤,芳草长堤,湖面上飘摇的游船,不觉微动涟漪,才发现身上的污苔早已被菱角洗净。前两年的西湖西进改造工程,也沿用了苏轼的手法,在亦山亦水的茅家埠景区,你不时可见在水面中飘着野菱的身影,平添一份野趣……

若说荷花是那大家闺秀,那这河菱却最多只是个小家碧玉吧。也许连小家碧玉都还不是,她总是带着泥土的气息,没有古时小姐的风范,却有着另一番清新的风情。

菱角

待上学读过古诗后,想到菱,脑海里便不禁浮现起那么一幅画面:湖上清风阵阵,带着菱叶清香,一群江南女子在小舟上神思荡漾,轻颦浅笑,素手红菱,唱着采菱歌“江南稚女珠腕绳,金翠摇首红颜兴,桂棹容与歌采菱。歌采菱,心未怡。翳罗袖,望所思”,拂开水面的菱叶,穿过密密的茭白丛,皓玉般的手轻轻扯起菱叶,素手采摘那些躲着,鲜嫩润泽的水红菱。想到此,总是不禁心神向往,也不知醉人的是那美丽的江南女子,还是那小小的菱角儿。

END

 
来源: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
资料来源:《西湖花卉》陈相强主编 杭州出版社 2007年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9460664@qq.com

标签:菱角   西湖
微信

西溪湿地

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,就要去奋斗。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,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。我们一起奋斗!

微信
阿里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