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里的可爱“居民”
西湖景区共记录到1223种陆生野生维管植物,分属156科610属,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绿色生命网络。这些植物中,约每四种就有一种是中国特有植物。调查还记录了14种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野生植物,如浙江省重点保护的堇叶紫金牛、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榧树和金荞麦等。
西湖的植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种类数量上,更在于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。从微观视角看,西湖景区部分植物种子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,如南酸枣的果核顶端带有五个萌发孔,被称为“五眼果”;金钱松的种子带有三角状披针形的种翅,便于风力传播。
随着西湖生态环境改善,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。目前,杭州西湖水鸟已达到44种,其中包含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中华秋沙鸭。西湖已成为鸟类的理想栖息地。夜鹭、鸳鸯、小白鹭已在西湖定居,黑翅长脚鹬、银鸥等候鸟会定期前来“小住”。
郑应婕/摄
鸳鸯可说是西湖里的“网红”。近年来,西湖水域的生态修复严格遵循“最小干预”原则,生物的多样性指标也明显变好,给鸳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。
在西湖边还有一种鸟儿特别引人注目——红嘴蓝鹊。这种鸟类属于鸦科蓝鹊属,古称骂、山鹧、山鹊。红嘴蓝鹊在景区一年四季可见,是常见鸟类。它体型优美,红色的嘴巴就像抹了“口红”,红色的脚就像穿了“红色的高跟鞋”,披着淡蓝色“外衣”,脖颈和胸前佩戴块黑色“方巾”,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醒目的长尾羽,特别是在飞行或滑翔时,飘逸的尾羽宛如仙子的披帛,非常漂亮。
如果说西湖边深受大家喜爱的动物是什么,那非松鼠莫属了。仅西湖周边就生活着超过1100只赤腹松鼠。从湖滨步行街、苏堤北部到曲院风荷、花港观鱼全都有它们的身影。杭州最常见的松鼠,主要是两种赤腹松鼠和珀氏长吻松鼠。西湖边常客是赤腹松鼠,它们腹部橙红,背部橄榄黄,尾尖带黑,机警活泼,敏捷好动。杭州的松鼠以“胖”闻名,一是因为杭州野生环境中食物太丰富,毛栗、薄壳山核桃、甚至鸟蛋和雏鸟。
除了这些我们常见的动物,还有一些害羞的动物它们隐藏在西湖边的山林之中。黄麂,又名小麂,属偶蹄目鹿科麂属。它们体型小巧玲珑,成年黄麂体长仅约80-100厘米,肩高约50-60厘米,体重约10-15千克,是鹿科动物中体型较小的成员之一。黄麂是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,对生存环境的植被质量和静谧度要求较高,大都生活在原始隐蔽的山林中,随着西湖周边环境的改善,黄麂的数量越来越多,曾经怯于露面的它们,也更频繁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
经常有市民在小区周边会看到一种耳朵和嘴尖尖的,尾巴比较长,眼部上方还有两条黄色的斑纹的小动物,看上去像是浣熊,它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。貉是犬科貉属的哺乳动物,它食性较杂,在野外采食基本是有什么吃什么,在城市里则喜欢在绿化带的土壤和水边寻找食物,也会偶尔吃投喂给流浪猫的猫粮和湿垃圾。貉天性比较温顺、胆小,野生的貉会本能地躲避人类,不会主动攻击人。
接下来要讲讲因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而大火了一把的“小猪妖”——野猪。野猪起源于欧亚大陆,后被引入北美,体重可达90-200千克,体长1.5-2米。它们食性很杂,有啥吃啥。野猪繁殖效率极高,繁殖周期短,一年能生两胎,平均每胎能产4到12头小野猪。成年野猪护崽能力强,小野猪存活率高。野外大型猛兽几乎绝迹,天敌很少,加之近些年森林植被恢复,野猪生存环境良好,数量增多。近年每年都能看到野猪在杭州出没的报道。
另一个因戏而火的动物是“话痨”黄鼠狼,学名黄鼬,属哺乳纲,食肉目,鼬科,鼬属。 黄鼬体型中等,面部有黑色面斑,吻鼻部与下颌毛发为白色,体色黄褐色至深褐色,腹部毛发颜色较浅,肛门腺发达。在东北一些地区,有供奉“狐黄白柳灰”五大仙的习俗,其中“黄”指的就是黄鼬,也被当地人称为“黄大仙”。
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提出的20周年,同时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顺利举办,以此为契机,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将继续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,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。
资料/杭州动物园
编辑/西小秋
责编/西小洁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9460664@qq.com
上一篇:西溪听芦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