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剑影刀光”映西溪

有一种文化,既有雷霆万钧之力,又有行云流水之美。它刚柔并济,内外兼修,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璀璨瑰宝——武术,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象征。提起武术,世人皆知河北沧州、广东佛山,却鲜有人知浙江杭州的西溪(五常)十八般武艺。
西溪(五常)十八般武艺源自中国传统的十八般武艺。那何为十八般武艺?《水浒传》第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,一一从头指教。那十八般武艺?矛锤弓弩铳,鞭简剑链挝。斧钺并戈载,牌棒与枪杈。”
据传,明代尚书洪钟归乡后,见当地民风不好,农闲时年轻人混沌终日,游手好闲,便将兵器与日常生产、生活工具结合,创编“五常十八般武艺”以改良民风,强身健体。百年来,西溪百姓在此世代相袭、相沿成习,逐渐形成团结互助、自强不息的民风民俗。
至今五常村仍保留着2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18件木质兵器。这18件兵器能存留至今,其中经历颇为波折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“破四旧”时,18件兵器被人抄去,差点付之一炬,是4个小伙子趁黑夜冒险将它们取回藏在柴垛中。为了更保险,他们又将兵器绑在石块上,沉在一口池塘里,用水草遮挡才得以保全。直至10年后,这18件兵器才重见天日。
但随着时光流逝、环境动荡,西溪(五常)十八般武艺早已被岁月侵蚀,不复当年之貌。值得欣慰的是,随着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启动,西溪的各种民俗文化也被重新挖掘,西溪(五常)十八般武艺这一“沉睡百年”的祖传民间传统古兵器操练法得以整理重塑。
2004年6月,杭州西溪(五常)民间武术队成立。国家一级武术教练章建华系统地把龙刀、凤刀、三尖两刃刀、尚阳刀、兄弟刀(两件)、金刚伞、大劈锁、龙鱼斧、玉手笔艺爪、文耙、武耙、阳镗、阴镗、李公拐、方天戟、金瓜锤、枣逆锤这18件兵器按阵法重新整合,汇编成谱。五常十八般武艺又开始在村中相传。
此后每逢年节,十八般武艺便一展风采。若赶在年节里来西溪,便有机会观赏到几位壮汉,抬着兵器,敲锣打鼓地穿行在小巷、塘堤间。除此之外,在洪家埭武术队专设戏台上,随着鞭炮声“劈啪”响起,台上各人手持不同兵器,使出不同的招式和套路。从单练,到组合,讲阵法,比列队。一来一往,有如深水戏珠龙;一上一下,却似半岩争食虎。舞动间,“刀光剑影”,好不威风。
2011年5月23日,西溪(五常)十八般武艺经国务院批准,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目前,西溪以“项目+传承人+传承基地”的活态保护模式,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,探索出武艺传承的新路径,焕发出文化弘扬的新活力,使更多人得以领略西溪(五常)十八般武艺的魅力。
文 | 王念瑶
图 | 马祯俊
编辑 | 唐 琼 詹佳怡
编审 | 周越倪
转自 | 西溪湿地发布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9460664@qq.com
上一篇:芦荻丛中剡溪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