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满陇桂雨”,新西湖十景之一。满觉陇,赏桂历史悠久,自明代起便盛产桂花,为西湖著名赏桂胜地。每逢金秋时节,桂花盛开,落英如雨,仿佛沐浴“桂雨”。自1986年举办首届民间赏桂活动“桂花节”以来,并作为保留项目,至今已有三十八年历史。2006年,由西湖街道申报的“满觉陇赏桂”列入杭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满觉陇赏桂民俗文化内涵丰富,有民间祭祀、桂王树下祈福、品茗桂花茶、制作桂花系列糕点、吟诗作画、民间艺术表演等内容。

满觉陇赏桂
每年金秋时节,杭州城内无处不有清甜的桂花香。桂花作为杭州的市花,早就与这座城市融在了一起。而其中极富盛名的赏桂胜地就是满觉陇。
满觉陇位于杭州西湖以南,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。五代后晋天福四年(939年)建有圆兴院,后改为满觉院,因此得名。满觉陇包括一峰四洞,分别为“双峰插云”之一的南高峰,以及石屋洞、水乐洞、烟霞洞、千人洞。石屋洞位于满觉陇路东北侧石屋岭下,是集自然溶洞、摩崖石窟及山林景色为一体的庭院式景观,庭院内外沿满觉路两坡遍植桂花;出石屋洞沿满觉陇路可到位于烟霞岭东麓的水乐洞;由水乐洞拾级而上即烟霞岭,位于南高峰南侧;出烟霞洞循山道可登南高峰顶,千人洞位于南高峰上沿途中。

在明代以前,满觉陇就是杭州著名的赏桂胜地。据《咸淳临安志》记载:“桂,满觉陇独盛”。
清乾隆年间,当地把苏东坡像当作财神老供奉,逢年过节进行祭拜。尤其中秋节期间,满觉陇村桂花盛开的,当地百姓便成群结队赏桂花祭拜苏东坡像,祈求风调雨顺,平安幸福。据《西湖志》记载,烟霞洞“由财神改作的苏东坡像则为清代所添补”。
另据满觉陇村唐金奎老人口述:祖辈相传,在清代乾隆年间,曾有数名闽浙总督官员几次赴烟霞洞祭拜苏东坡像,途经满觉陇时,向唐家借桌椅在桂树绿荫下休闲喝茶娱乐,吟诗作画。每年中秋佳节桂花开时,赏花人络绎不绝,形成闻名天下的西湖之绝景“满陇赏桂”习俗,一直延续至今。
抗日战争时期,满觉陇的多颗桂花树被砍伐,1950年后,又新植一批桂树,至1955年,已达万株,其中树龄最长有约200百年,桂花食品及与桂花相关产业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经济收入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,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在石屋洞旁建茶室、 小卖部,取毛泽东主席“吴刚捧出桂花酒,寂寞嫦娥舒广袖”之诗意,扩建“桂花厅”。1983 年,桂花以香飘十里之优势,被评选为杭州市市花。此后满觉陇、石屋洞赏桂更甚。
桂花在杭州已经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。早在南宋时期,满觉陇已经种植桂花树,并形成了一定规模,与龙井、虎跑水并称为“三绝”之一。
自1986年起,满觉陇每年举办满觉陇赏桂花文化节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,在赏桂的同时,还有组织祭拜苏东坡、桂王树下祈福、民间艺术表演、品尝桂花系列美食等活动,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也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,推动当地旅游酒店、农家乐等经济发展,促进共同富裕。
满觉陇村作为满觉陇赏桂的项目保护单位,开展挖掘满觉陇赏桂历史文化,组织传承人带徒授艺、进学校、进社区开展满觉陇赏桂民俗传承活动,使满觉陇赏桂民俗得以较好的传承发展。
满觉陇赏桂习俗传承主要以群体传承为主,已有50余人成为“满觉陇赏桂”民俗活动的新生代传承人,熟练掌握并组织开展“满觉陇赏桂”民俗活动。

满觉陇赏桂非遗活动
传承谱系为第一代唐福根(1792-1852)第二代:唐赐财(1838-1892)第三代唐宝荣(1873-1938)第四代唐强发(1913-1983年),第五代唐金奎(1948-)、陈宝发(1947- ),第六代徐善德(1957-)、陈剑立(1962-)。其中代表性传承人徐善德、陈剑立等人,都是西湖街道满觉陇村人,从小感受“满觉陇赏桂”民俗,积极参加组织开展“满觉陇赏桂”民俗传承活动,是满觉陇村“满觉陇赏桂”民俗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。他们在近年积极做好带徒授艺,将“满觉陇赏桂”的非遗民俗文化带进学校,弘扬和传承“满觉陇赏桂”民俗非项目。
文校/文字:包俊 霍奕
图选:王国栋
编辑:胡烁
责编:斯金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