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部横幅广告
  • 微信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日记

西溪赏梅有野趣

作者:西溪湿地 时间:2024-02-07 阅读数:人阅读

赏梅,似乎是杭州人每年春节前后的“必修课”。

孤山赏梅,当年白居易在此“曾为梅花醉几场”,延续至今总是有些文人气的;还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影子总还在,此地便带有清冷的感觉,也契合陆游眼里梅花的“孤芳”。

灵峰探梅就热闹得多了,有几处甚至已经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,梅花树下铺着垫子席地而坐的野餐,“觥筹交错”加欢声笑语;明明拍的是一张个人照,往往就变成了“合照”,被美女帅哥闯入了镜头。灵峰探梅是市井的,欢乐的。

除了孤山、灵峰之外,杭州的赏梅胜地还有西溪。

▲西溪赏梅 西溪湿地管理局供图

说来惭愧,虽然一直居住在杭州,居然还没有去西溪赏梅过,实在有点说不过去。于是,去年的梅花季,在郊外的寒风里,去西溪看了一回梅花。

乘坐地铁到周家村,出站就看见西溪湿地公园大门,进门走过桥,远远的就看见一片片树枝上红色缠绕,那是梅花盛开,此刻日头正旺,蓝天衬托,美绝了,再杰出的画家也调不出如此绚丽的色彩。

▲西溪探梅 李海青/摄

据说西溪湿地的梅花有19000多株,梅林300亩。有人推荐,去西溪赏梅,要“曲水寻梅”。坐船沿弯弯曲曲的河道往前,两岸有许多梅树,穿行其间有身临陶渊明笔下“桃花源”里的感觉。疏影横斜,梅花倒映在水中,意趣盎然。

坐船游赏确实美妙,不过,我们还是喜欢信马由缰式的漫步。西溪的梅花集中在梅竹山庄、西溪梅墅、西溪水阁、湿地植物园四个区域。因为区域比较大,尽管入园的人不少,却只是偶尔会与其他游客相遇,舒适感很好。随意漫步,或临水,或过桥,或曲径通幽,百转千回中时不时会给人惊喜,发现几株造型别致的梅花,于是琢磨着怎么样把它们收入手机镜头。你尽可以横拍竖拍鼓捣半天,没有人等在一边要与梅花合影。

▲西溪湿地的梅花 西溪湿地管理局供图

走累了,肚子也有点饿了,正好看到“梅花糕”的店招,于是进店买两块吃吃。“梅花糕”现做的,店家往木头模子里放进米粉、豆沙,再覆盖上米粉,轻轻压实,搁在锅上蒸,热气腾腾,三分钟就熟,香喷喷的,不黏牙,好吃。

西溪赏梅,感受到了清幽野趣。

回家翻翻史料,发现古人在西溪赏梅感受的就是野趣。

明代的马德澍写过一首诗《西溪探梅》,他是这样描述的:

露浸东湖一杯酒,相送西溪几回首。

中宵伐鼓出郊原,月在船头烟在柳。

石桥竹墅旧往还,梦魂先绕秦停山。

纡回百转迎清旭,莺啼春早开人颜。

千树万树色皓皓,高枝低枝尽苍老。

如涛喷雪摇晴空,如龙蟠泥见鳞爪。

游人多点寿阳妆,轻裙十里吹暗香。

粉蝶翩跹霜蕊舞,满山石发俱清凉。

穷历幽林愁日落,榻借青岑俯层阁。

浮生心赏人百不能得一,花下应须饮十日。

微醉溪湾月伴衾,再起看花声瑟瑟。

▲赏梅野趣 西溪湿地管理局供图

西溪赏梅的野趣描述得很生动。

清雍正《西湖志》也有类似的记载:“西溪……独盛于梅花,盖居民以梅为业,种梅处不事杂植,且勤加修护,本极大而有致,又多临水,早春花时,舟从梅树下人,弥漫如雪。”

说的也是西溪赏梅的野趣。

如今,西溪赏梅延续了从前的野趣,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吧。同样是赏梅,西溪与孤山、灵峰和而不同,真好。

 

文 | 司马一民 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、杭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
 
编辑 | 唐  琼 侯可欣 詹佳怡

编审 | 刘  想

转自 | 湿地发布

 

 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9460664@qq.com

标签:赏梅   孤山   灵峰   西溪湿地   西溪   湿地
微信

西溪湿地

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,就要去奋斗。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,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。我们一起奋斗!

微信
阿里云